信息类别: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报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生成日期:2019-12-30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信息索取号:000014349/2020-478093

相关解读:

相关文件:

永修县自然资源局诚信建设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2019-12-30 19:41
字号: 〖大 小〗

 

为贯彻年初制定的《2019年度诚信建设的实施方案》,通过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诚信自然资源”建设,促进诚信永修建设,营造出人人讲诚信的良好社会风尚,树立并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观,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行为导向。现将2019年工作成果报告如下:

一、深入推进依法行政。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县委、县政府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部署要求,不断完善国土资源法规规章,为国土资源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政策支持。加强依法行政“双基”建设,坚持“抓基层、强基层”,以机关各股室、直属事业单位业务骨干为培训主体,重点结合土地征收、不动产登记管理、耕地保护等工作,强化对基层一线工作人员的法律、业务知识培训,不断提升基层工作人员依法行政能力。

二、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将集体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等贯穿国土资源重大决策全程。规范党组议事和决策程序,保证了决策的民主化、规范化、科学化。对涉及人民群众利益及“三重一大”事项如基准地价制定、征地区片地价调整等工作严格落实听证、论证程序,在土地招拍挂、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分配等工作中实行集体讨论、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全流程网上审批服务监管平台”、定价委员会集体决策、中介机构“选用分离、随机抽取”、国土资源执法监察“零自由裁量权”等风险防控措施,有效防范了各类风险。对接专职律师驻局参与自然资源各项行政管理,适时提出法律建议及风险提示,对政府信息公开答复件做到逐一审核,行政案件逐件代理出庭,规范了政府信息答复工作。

三、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深入推进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规范性文件、自然资源规划、财务预决算、自然资源统计数据、土地和矿业权信息、地质灾害预警等十八项信息公开和相关政策解读。充分利用政府门户网站等平台构建政民互动渠道,引导公众参与自然资源重大事项决策,强化问题跟踪、联动、督办、回访,特别针对群众反映较为集中的不动产登记证办理等问题,积极协调各项工作,大幅提升了不动产登记工单办理质量和满意度。

四、优化行政审批服务。与我县行政审批系统实现了网络对接将自然资源权力清单审批服务事项全部纳入政府权力清单中,促进了信息资源共通共享。协调相关部门对重大工程项目实行绿色通道、联审联办、上门服务。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不断创新“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服务,推出上门服务、预约服务等举措,与国税、银行等多部门实现业务联办,搭建起多层次立体化服务格局。

五、加强干部诚信管理。把诚信建设贯穿于干部教育、人员管理、工作人员考核以及干部选拔任用各个环节。健全完善自然资源系统特色教育培训管理新模式,将信用建设同自然业务、综合能力、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教育一并纳入干部培训和领导干部进修课程,通过开展阶梯式、分层次、多元化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全系统党员干部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健全完善干部酝酿、征求意见、民主推荐、干部考察、选拔任用以及任前公示等工作流程,严格落实“凡提必查”有关要求和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审查备案制度,凡拟提任对象申报事项核查结果存在异议未落实清楚的坚决“暂缓”;凡个人事项申报不过关的坚决“放下”。认真落实领导干部谈心谈话制度,实行自然资源系统内部巡查制度,及时梳理汇总干部队伍的思想动态、工作作风、违法违规、失信违约等综合情况,定期对干部特别是中层以上领导干部状况进行科学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坚决防止“带病提拔”。

六、强化土地市场交易领域政务诚信建设。实施土地出让制度改革,在土地招拍挂出让中实行“票决”制度,引入司法监督机制,最大程度的避免了土地和矿业权出让过程中的人为干预,保障了交易的公开、公平、公正,促进了依法行政和廉洁行政。认真落实全县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的要求,将建设、金融、电子商务等各领域失信行为作为我局行政审批、不动产登记、执法监察、土地招拍挂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对列入“黑名单”的主体限制其参与土地竞买等行为,努力打造土地交易诚信市场。同步设立土地交易市场诚信“红黑名单”。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各省区市政府网站 -
- 县区网站 -
- 部门网站 -
- 乡镇之窗 -
- 其他网站 -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网站地图|使用帮助 |隐私声明

主 办:中共永修县委 永修县人民政府    网站标识码:3604250013    
E-mail:yongxiu@jiujiang.gov.cn    ICP备案号:赣ICP备2022007475号-1     
公安备案号:36042502000101号
     联系电话:0792-3223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