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解读:
相关文件:
永修县多样措施积极开展抗旱救灾工作
7月份以来,永修县持续晴热高温天气,水库山塘蓄水逐日锐减,多数山塘干涸,小溪河港断流,修河、潦河河床多处显露,逼近枯水位,多处泵站无法正常提水灌溉,作物缺水,果林缺墒,因灌溉水源不足致全县各地不同程度发生旱灾。据统计截至8月15日11时,我县累计受灾人口9544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347.79公顷(其中粮食作物受灾面积1252.92公顷)、农作物成灾面积302.2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成灾面积295.5公顷)、农作物绝收面积8.7公顷(其中粮食作物绝收面积2公顷),直接经济损失534.94万元。面对严重的旱情态势,永修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召开抗旱救灾工作会商会,部署抗旱工作,发动全县干部群众积极开展抗旱救灾工作。
一是强化领导,积极组织。县减灾委员会、县防汛抗旱指挥部联合组织召开抗旱救灾工作会商会,对旱情发展趋势进行科学研判,对抗旱工作进行周密部署;各乡镇纷纷召开抗旱工作会,落实责任人,制定防旱抗旱措施。各挂点领导干部到田间地头帮助群众抗旱,协调各村调配泵机、柴油、水管等应急灌溉抗旱物资;二是检修抗旱设施设备,修复、清理水毁灌溉渠道。对提水泵站、移动抽水泵、机电灌溉井等抗旱设施设备进行检修维养。对汛期水毁的灌溉渠道进行修复,对淤塞的河港沟渠进行清杂清淤;三是利用外河外湖、内河港渠水源,提水灌溉。在临河临湖区,利用泵站从外河提水至内河灌溉;通过拦小河小溪筑坝蓄水,抬高站水位等办法,引水灌溉;四是掌握水利工程蓄水情况,科学调度水库放水。对全县水库、山塘蓄水进行摸底,加强管理,有承担饮水任务的水库首先保证居民饮水安全,再放水实施农业灌溉。充分利用境内大型柘林水库和中型云山水库,县防指与柘林水电厂加强沟通,在作物需水期间开闸放水,放水策略:一是从柘林灌区渠道放水补充沿渠道山区乡镇灌溉,二是从修河放水抬高河水位,沿河乡镇可利用泵站从外河提水灌溉。调度云山水库在确保城市供水安全的条件下,开闸从灌渠放水补给沿线农田。五是启用抗旱井,开采地下水源。在无地表取水的地区启用抗旱机采掘地下水源,没有抗旱井新打井或开挖沟渠利用水管引水;六是合理调配,科学管理。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先地表,后地下” 用水原则,根据农田受旱程度按轻重缓急采取分片、分时段制订科学用水计划,对灌溉渠道安排人员全线巡查,严禁乱开口子乱放水,确保每一滴水源能够合理利用。七是部门联动做好抗旱救灾工作。应急管理部门与乡镇加强对接,动态掌握灾情变化,及时统计灾情上报,组织人员到田间地头实地核灾,保证灾情数据准确;水利部门组织技术人员查看山塘水库蓄水,掌握水利工程蓄水现状,科学调度水库灌溉;农业农村部门组织科技人员下乡,引导农民群众做好农作物田间管理和农技服务,指导农机设施维修服务;电力部门加强电力调度,结合灌溉需求合理安排用电,保证抗旱需要;气象部门加强天气预测预报,做好天气预警提示,并为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做好准备工作;其他有关部门做好本身职责,全力配合做好防旱、抗旱各项保障工作。八、全面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通过农业用水精准补贴,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促进农田水利工程发挥长效,提升广大农民群众的节水意识,提高用水效率;九是筹集资金投入,增设抗旱项目。各乡镇不等不靠购置抗旱设备,检修抗旱设施、设备,修复灌溉渠道、打抗旱机井。同时,各部门通过各自渠道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增设抗旱项目。
截至当前,据统计全县投入抗旱人数累计9100多人次、抗旱泵站248处、移动抗旱设备1100多台、抗旱井350余口。新购置潜水泵90余台及配套设备,打抗旱井20口,清淤灌溉渠道10000多米,清理山塘34座,投入抗旱资金约300多万元。( 县应急管理局 熊晓春)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