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解读:
相关文件:
永修县虬津镇中心小学
虬津镇中心小学津坐落在虬津镇东湖路与文卫路的交汇处。始创于20世纪初。1926年春,周爱堂在虬津万寿宫内福主菩萨前兴办一所洋学堂,收了七八个学生,开设国文和算术两门课,从此,洋学堂就取代私塾。1944年正式命名为虬津小学,由彭玉振任校长,还录用1名教师,学生约二、三十人。1953年春,时任第一任校长刘泉带领3名教师,六、七名学生。是年,虬津小学建成完全小学,拥有教师3名,学生八、九十人,分成3个复式班授课。1954年送走16名首届高小毕业生。1958年建成虬津中心小学。1962年拆建校舍,形成大屋中拥有5间教室、1间办公室和一个小礼堂的综合型校舍,学校初具规模。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心小学变为虬津村小学。1978年9月恢复虬津中心小学,时有教学用房3幢9间,宿舍两幢6套,学生突破300人,编为6个教学班,教师有16人。此时正建立以中心小学为核心的较健全的教研、业务辅导网络,同时成立各学科的中心教研组,组长均为中心小学教师担任,极大地提高全镇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在全县教育工作会上多次推广并召开现场会。1985年开始筹建新校舍,1988年迁校至现今校址。
学校占地面积18700平方米。2016年,学校进行了改造,将1988年搬迁现址时建成的预制板结构教学楼拆除,在2004年由省税务局援建的教学楼右侧新建一栋四层教学楼,两楼为分体独立结构,但楼间紧挨,走廊相通,形成一个整体。学校校舍建筑总面积6088平方米,学校有图书21353册。
学校现有教学用电脑40台,教学一体机24台,办公用电脑23台,设有计算机室、电子备课室、光盘播放室、三机一幕B型多媒体教室,还有阅览室、图书室、仪器室、实验室、留守儿童之家、心理咨询室、美术教室、音乐教室、少先队队室、工会活动室等,并有篮球场、单双杠、乒乓球台、沙坑、电子琴、手风琴等音体美设施。2014年11月被评为“九江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2016年3月被授予“九江市义教课改(农村)课堂教学改革优秀实验示范基地校”称号,2019年8月被评为“九江市师德师风示范校”,2014、2015、2016、2019、2020年多次被中共永修县委和永修县人民政府评为“先进单位”,并多次获得永修县教体局目标考评“优胜单位”。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