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解读:
相关文件:
永修县人民政府:关于我县2023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2023年7月26日在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上)
县财政局局长 郝根英
县人大常委会:
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本次常委会报告我县今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2023年,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财政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兜牢“三保”底线,坚持“过紧日子”,提高保障水平。持续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加大财政资金统筹力度,保证适度支出强度,提高财政支出绩效,有效防范财政金融风险,财政运行情况总体平稳。
一、上半年财政收支情况
(一)公共财政预算收支情况
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情况
上半年,全县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134740万元,同比增收8731万元,增长6.9%,完成年初目标数的62.4%,超额实现了“双过半”目标,其中:税收收入83298万元,同比增收5888万元,增长7.6%,非税收入51442万元,同比增收 2843万元,增长5.8%;
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235321万元,同比减收10079万元,减少4.1%,完成年初目标数的53.9%,其中:税收收入183879万元,非税收入51442万元。
2.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情况
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261742万元,同比增支18218万元,增长7.8%。主要项目支出情况是: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2353万元,同比减支204万元,减少0.9%;
(2)国防支出91万元,同比减支108万元,减少54.27%,主要是上级转移支付减少所致;
(3)公共安全支出6322万元,同比减支3474万元,减少35.46%,主要是县公安局较去年公安大楼项目支出减少所致;
(4)教育支出50480万元,同比减支13428万元,减少21.01%,主要是上级专项资金还未形成支出所致;
(5)科学技术支出4441万元,同比增支768万元,增长20.91%,主要是上级专项转移支付增加所致;
(6)文化旅游与传媒支出3374万元,同比增支1721万元,增长104.11%,主要是增加了文旅推广和创建活动投入所致;
(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9844万元,同比增支1460万元,增长5.14%;
(8)卫生健康支出19371万元,同比减支5199万元,减少21.16%,主要是减少了疫情防控支出所致;
(9)节能环保支出15680万元,同比增支9568万元,增长156.54%,主要是增加安拿度厂房拆迁项目投入所致;
(10)城乡社区支出24056万元,同比增支5811万元,增长31.85%,主要是城建类一般债项目增加所致;
(11)农林水支出49482万元,同比增支12190万元,增长32.69%,主要是上级转移支付增加所致;
(12)交通运输支出10732万元,同比增支514万元,增长5.03%;
(13)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支出6525万元,同比增支4101万元,增长169.18%,主要是对中小企业发展相关支出增多所致;
(14)商业服务业等支出2363万元,同比增支1799万元,增长318.97%,主要是上级专项增加所致;
(15)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2579万元,同比增支1550万元,增长150.63%,主要是新建京港高速永修县段占用耕地相关费用所致;
(16)住房保障支出11365万元,同比增支2394万元,增长26.69%,主要是上级专项转移支付增加所致;
(17)粮油物资储备支出628万元,同比增支180万元,增长40.18%,主要是2022年的县级储备粮保管费在今年支出所致;
(18)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1745万元,同比增支206万元,增长13.39%,主要是上级专项转移支付增加所致。
(19)其他支出支出311万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情况
上半年,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22568万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9125万元,彩票公益金收入243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76万元,污水处理费收入534万元,专项债务对应项目专项收入2590万元。
全县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40531万元,其中: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支出2195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20694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安排的支出679万元,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安排的支出62万元,车辆通行费安排的支出413万元,其他政府性基金及对应专项债务收入安排的支出16200万元,彩票公益金安排的支出288万元。
(三)社保基金收支情况
上半年,各项社保基金收入完成25382万元,支出19165万元,滚存结余47805万元。其中:
1.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4076万元,支出13702万元,滚存结余2835万元。
2.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1306万元,支出5463万元,滚存结余44970万元。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上半年,全县实现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32668万元,均为产权转让收入;上半年国有经营预算支出107万元,均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及改革成本支出。
二、上半年财政工作主要特点
(一)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全力稳住经济大盘
我县加强财政资金统筹,集中财力办大事,确保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一是多措并举组织收入。面对经济下行、减税降费政策性减收等因素的考验,我县积极主动作为,完善收入调度机制,强化税收源头管控,全力挖掘非税收入潜力,扎实做好财政开源增收工作,上半年我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3.47亿元,增幅全市县区排第3位,有力地保障了县级财政各项支出的资金需求;二是多策并用向上争资。把握政策资金扶持方向,有针对性的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全年向上争取各项补助资金23.59亿元,其中专项债券6.84亿元、一般债券1.2亿元,为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三是多方并管清理存量。加强财政资金动态监控,建立“定期清理、限期使用、超期收回”长效机制,通过对结转结余资金、实有账户资金清理,共清理收回财政统筹使用1877万元,进一步弥补一般公共预算财力缺口。
(二)强化“三保”支出保障,着力守住安全底线
我县始终把“三保”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切实压紧压实保障责任,牢牢兜住“三保”底线。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制度保障。始终坚持把“三保”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强化政治担当,压实保障责任,并制定了“三保”工作方案及“三保”应急预案,为“三保”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从源头上增强保障能力;二是足额安排预算,强化预算保障。坚持“三保”支出在预算支出中的第一优先顺序,在年初政府预算的编制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市出台的“三保”保障范围和标准,优先足额将人员经费、单位运转公用经费及城乡低保、教育、卫生等涉及基本民生保障的必要支出,全额列入年初预算,确保基层稳定。2023年上半年我县三保预算支出达到8.46亿元;三是设立资金专户,强化库款保障。设立“三保”资金专户对“三保”资金单独核算,确保“三保”资金足额保障,避免“三保”资金被挤占挪用。日常我县设定本级收入、上级调度收入的30%即时划入“三保”专户,日常“三保”专户资金有2-3亿元余额。从上半年运行情况来看“三保”资金保障得力,运行平稳。
(三)加大惠企纾困力度,倾力助推企业发展
今年来,我县致力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减税降费支持落地见效。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用减税降费的“真金白银”为企业发展注入资金“活水”,实现了应退尽退、应免尽免、应缓尽缓,不折不扣落实组合式减税降费政策,上半年我县累计减免税费6.99亿元,进一步降低了企业成本负担,增强了企业发展信心;二是金融政策激发企业活力。进一步加强金融支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做到应帮尽帮、应扶尽扶,切实为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1-6月为企业提供融资贷款43338万元,其中:为53家企业发放财园信贷通贷款21554万元,为20家企业发放科贷通贷款5240万元,为1266户发放财政惠农信贷通贷款16544万元,有效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促进了企业健康有序发展;三是专项资金引导产业升级。县财政安排了支持产业发展(含数字经济)、工业强县发展(含科技创新)、全域旅游发展等专项资金,用于引导产业优化升级,落实惠企纾困政策,兑现优惠政策,优化营商环境。1-6月,兑现惠企资金4164万元,全面兑现了各项奖补政策,激发了企业产业升级动力。
(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努力提升干部素质
我县持续深化财政改革创新,加快健全现代财政制度,努力提升财政干部素质,不断提高财政治理水平。一是持续深化预算管理改革。推进零基预算改革,破解预算固化格局,增强财政统筹保障能力,提升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有效性。推动预算绩效管理提质增效,开展绩效运行“双监控”,推动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扎实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夯实数据基础,统筹协调,稳步推进系统化、智能化、信息化。截至六月底,在预算一体化系统中全县共完成96657笔支付,涉及资金34.04亿元;二是努力提升财政干部素质。为适应新形势下财政工作要求,积极开展“财政微课堂”,要求班子成员和业务骨干,定期为预算单位财务人员授课,规范财务管理。创新开设“新金融课堂”,定期邀请各级金融机构为全局班子成员和业务骨干授课,提升金融政策理解力和金融工具的操作度,全面提升财政干部综合素质水平。选派干部跟班学习,通过选送优秀年轻干部到上级财政监管部门跟班学习等方式,提升干部综合素质,掌握上级政策动向,为谋划财政重点工作提供思路。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上半年财政收支虽实现了“双过半”,但是,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财政运行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财政增收难度大。支柱型、带动型企业少,后续财源支柱产业还没有形成规模,加之今年经济下行压力、有机硅价格下跌及土地市场低迷,上半年土地收入仅实现1.91亿元,只完成年初预算15亿元的12.73%,财政收入增长存在巨大压力;二是财政支出压力大。2023年我县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为21.58亿元,“三保”支出需要19.72亿元,加上助企纾困、环境保护、乡村振兴等刚性支出,可用于项目建设方面的资金非常少;三是债务偿还负担重。2023年我县用于债务还本及PPP项目政府付费达14亿元,并且未来几年将处于高峰期,财政控支出、保平衡压力越来越大;四是国库资金持续紧。我县上半年的支出已挤占了一部分上级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库款余额水平较低,影响到上级专项转移支付项目的推进和财政的运行。
四、下半年的工作措施
下半年按照中央、省、市的决策部署和县委的要求,更大力度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力提质增效,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
(一)聚焦财税收入,积极筹措资金。一是加大税收征管力度。对我县现有重点税源企业做好跟踪服务,强化财、税、库等部门间的沟通、联系,规范税收征管,协同各部门挖潜增收,增加县级实际可用财力,优化地方税占比指标;二是加大财源培育力度。着力发展实体经济,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依靠创新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围绕数字产业园建设,将数字产业打造为我县财源建设新亮点;三是加大土地出让力度。做好土地出让方案,加大向南昌、九江及周边市县的推介力度,从而吸引有实力企业投资我县土地开发,适时调整预算,确保土地基金收支平衡。
(二)优化支出结构,突出重点保障。一方面持续树立过“紧日子”思想,按照有保有压的原则,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三公”经费支出,要求各预算单位“三公”经费支出做到只减不增,不必要的项目支出坚决取消,新增项目支出从严控制;另一方面集中财力保障重点支出,坚持“保运转、惠民生”的理念,在预算安排和财力使用上,优先安排“三保”及职教园配套基础设施等民生事业各项支出,优先扶持“五上”企业发展支出,优先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大事、实事、急事支出。
(三)提升资金绩效,强化结果应用。将绩效管理要求深入融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推进预算和绩效管理紧密结合,实行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的绩效管理工作机制。将绩效目标作为项目入库的前置条件,开展事前绩效评估,对预算执行和绩效目标运行情况开展“双监控”,评估结果作为财政评审和预算安排的依据,推动项目科学决策。加强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增强绩效评价工作的规范性和约束力。
(四)防范金融风险、加强债务管理。一是严防发生重大金融风险。探索完善市场化、法治化金融风险处置机制,坚守金融本质,不断提升金融供给质量和风险治理水平。加大涉嫌非法集资风险排查整治及宣传工作力度,提升群众防范意识。二是严防发生系统债务风险。强化债务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规范政府融资举债行为。摸清底数,算好财力,提前预判债务风险。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
2023年下半年各项财政工作任务繁重而艰巨,我们将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担当实干,奋发进取,努力完成今年的各项财政工作,全力推动我县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