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解读:
相关文件:
关于印发《2022永修县年农民教育培训 工作方案》的通知
2022年永修县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方案
根据《江西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2022年全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和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方案的通知》(赣农规计字〔2022〕30号)和《九江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2022年全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和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方案的通知》(九农字〔2022〕34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为指导,围绕“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工作定位和“保供、衔接、禁渔、建设、要害、改革”等重点任务,聚焦全产业链技能水平提高,构建选育用一体化培育路径,推进技能培训与学历教育衔接、提升素质能力与延伸服务协同,推动农民教育培训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加快培养农业农村现代化亟需的高素质农民,为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永修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二、任务目标。
2022年,全县共计划培育高素质农民150人(具体任务详见附件1),其中经营管理型100人,专业生产型50人。培训参评率和满意度不低于85%。省、市级培训另行通知。持续招录本科层次和大专层次的农民大学生(相关安排另行通知)。
三、重点任务
(一)大力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
围绕稳粮保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重点面向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和种养大户,统筹推进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能力提升、种养加能手技能培训、农村创新创业者培养、乡村治理及社会事业发展带头人培育等行动,大力培养高素质农民队伍。
1.突出稳产保供。围绕“米袋子”“菜篮子”“油瓶子”有效供给,统筹做好粮油、蔬菜、畜禽、水产等重要农副产品增产提质、防灾减损和重大病虫害防治、动物疫病防控等全生产周期技术技能、生产管理和健康养殖培训,提升种养水平和产业发展能力,促进稳产保供及农民增收。
2.突出重点人群。针对退捕转岗渔民,农机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种养加能手,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农民工和退役军人等为主体的返乡入乡创业创新群体,村“两委”成员等,开展学法用法,农民耕地保护知识,高标准农田管护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脱贫人员和乡村振兴帮扶乡(村、点)农民教育等专业知识培训,提升综合素质。
3.突出优势产业。立足蔬菜、水产、茶叶、稻米、果业、畜牧业、休闲农业等重点产业,因地制宜开展全产业链培训。加强良种识别、选购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普及绿色种养、科学施肥用药、农产品质量安全、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防治、农业减排固碳、生物育种与生物安全,农业绿色发展和两个“三品一标”知识,品牌打造、电商营销、金融信贷、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等专业培训,促进全产业链人才发展储备。
4.突出能力拓展。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模式创新,提升高素质农民生产技能的深度和广度。结合“农业大讲堂下基层”、送教下乡等活动,推动乡村振兴进课堂、思政教育进乡村。大力宣传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开展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科普,传承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推进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引导和鼓励女农民和青年农民参加高素质农民培育。
(二)积极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
以办好农民满意的职业教育为目标,以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和适应农业农村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纵深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以下简称“工程”),促进培养院校加强专业建设、深化课程改革、增强实训内容、提高师资水平,全面提升教学质量,进一步做强做大农民大学生人才队伍。
1.做好招生宣传工作。强化对“工程”政策的宣传和解读,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解疑释惑、凝聚共识,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短信等发布招生宣传信息和政策,营造浓厚的招生工作氛围,积极组织符合条件的对象报考学历教育,保质保量完成今年生源推荐任务。
2.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以乡村大学生创新创业协会为抓手,推动各类资源向优势协会、优秀骨干进行重点扶持,支持和鼓励参与当地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主动承担农技推广、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建设等工作;组织“工程”毕业生参加全省农村创新创业创意大赛及相关比赛,选拔推介优秀项目和人才,激发乡村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营造更加有活力有的创新创业氛围。
四、组织实施
(一)做好需求摸底。围绕我县“永修香米”、“永修蜜桔”、“永修云雾”品牌创建及优势特色产业,依托香米、柑橘、茶叶、稻虾、家庭农场、农产品电商、乡村大学生等协会组织,对相关产业领域人员的培训需求进行摸底,建立相应培训对象库,为下一步农民培训打基础。
(二)选准培育对象。采用“机构招收、逐级推荐、个人申报”等方法遴选高素质农民培训对象,将年满16周岁,正在或有意愿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农民和返乡入乡创业者纳入培训对象库,并将同一培训对象一年内只能参加一次培训,两年内不可重复参加同一层级同一类型培训。采取个人自愿报名和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招录农民大学生。
(三)完善培训体系。推进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和学历教育衔接贯通,精准推进高素质农民的遴选、培育、使用。采取指定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统筹用好涉农院校资源,鼓励优质公益性培育机构长期稳定承担任务;积极引导农业科研单位和农技推广机构,提供技术培训和跟踪指导,鼓励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承担农民实习实训任务;有序引导社会机构参与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建设一批特色品牌专业、线上线下精品课程、实践性教学基地、“实战型”师资队伍,将具有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科研院专家、农技推广骨干、特聘农技员、“工程”优秀学员等纳入师资队伍。重点建设一批优质培训基地,推介一批典型培育模式。
(四)实施精准培育。重点抓好各类技术技能培训和产业带头人培育。根据农业生产季节,合理设置培训时长和课程,推进按农时分段开展培训和教学。优化集中培训、实训观摩的时间安排,鼓励“分段式、重实训、参与式”培育模式。将农民教育培训与基层党建有机结合,教育引导农民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依托青年创业组织,强化对青年农民的扶持交流。
(五)用好信息平台。利用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开展在线学习、在线服务和在线管理;发挥平台的信息化管理功能,在对象遴选、数据调度、信息分析中实现数字化管理;开展培训在线监管和绩效评价,及时组织参训农民对培训教师、培育基地、培训组织和培训效果进行线上评价,实现参训农民基本信息100%入库,培育全程可监测可追溯。用好“工程”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做好学员培养全过程管理工作,提升“工程”信息化管理和应用水平。
(六)做好跟踪服务。根据农业生产规律对高素质农民开展训后跟踪服务;组织“工程”毕业学员参加各级集中培训。运用好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线上答疑解惑,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服务,推进乡村大学生创新创业协会提质增效,引导成立社会化服务组织或产业联盟,组织开展产销对接、跨地域交流合作等活动,不断巩固和提升培育质量效益。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已列入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六个江西”建设、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等考核,各乡镇要高度重视,加大对农民教育培训和职业教育宣传、推荐,配合做好相关工作。培训机构要细化目标任务,落实具体措施,以培训班为单元,市县培训班次和学员信息100%上系统,确保培训过程全程可追溯。
(二)规范资金管理。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采取预拨制和报账制相结合方式,及时足额拨付资金到培训机构,补助标准为:经营管理型3500元/人,专业生产型和技能服务型1000元/人。培训机构要加强资金管理,坚持“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专账核算,专款专用。严禁任何地方、单位和个人截留、挤占、挪用农民教育培训资金,严禁以现金形式直接分发给农民个人,确保财政补助资金足额用于农民教育培训。
(三)注重宣传总结。培训机构要在宣传、招生、培训、实训、跟踪服务等各个环节,加强农民教育培训的政策、措施的宣传推介,积极宣传党的惠民政策。积极宣传发掘农民教育培训的先进典型事例。认真总结农民教育培训的工作经验,探索新模式,发现新问,推进新举措,取得新成效。
附件:1.2022年永修高素质农民培育任务
2.2022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绩效考评细则
3.高素质农民培训模块和课时分配要求
附件1
永修县2022年高素质农民培育任务
单位:人
序号 |
培训班 |
培训类型 |
培训人数 |
备注 |
1 |
特色水果产业 |
经营管理型 |
50 |
|
2 |
稻田综合种养带头人 |
经营管理型 |
50 |
|
3 |
农机手 |
专业生产型 |
50 |
|
总计 |
150 |
附件2
2022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绩效考评细则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分值 |
考核内容 |
决策投入 (12分) |
需求摸底 |
2 |
制定实施方案前开展培训需求摸底调研,2分。 |
制定方案 |
5 |
实施方案立足本地区域位置、产业发展以及乡村建设,落实《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2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通知》、《江西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2022年全省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方案的通知》重点任务的思路清晰、措施明确,2分;实施方案明确体现产业导向,围绕区域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开展全产业链培训,2分;市、县分层分类培训,1分。 | |
改善条件 |
5 |
完善多方力量参与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2分;完善师资队伍、基地和教材等基础条件,开展相关质量建设,3分。 | |
过程管理 (22分) |
指导考核 |
2 |
深入本级培训机构指导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落实行政主管第一课制度,1分;组织本市年度工作绩效考核,1分。 |
全程监管 |
5 |
实施培训过程全程监管,严格审核开班计划和培训对象,2分;定期督导培训进度,随机抽查培训执行情况,对培训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或整改,3分。 | |
资金管理 |
10 |
资金安排与下达任务相匹配,3分;资金拨付及时到位,3分;资金使用管理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实施方案,财务资料完整,会计核算规范,4分。 | |
信息调度 |
5 |
及时录入农民教育培训信息管理系统信息数据,3分(得分根据信息平台统计);按时提交调度的数据信息,1分;按时报送年度方案和工作总结,1分。 |
绩效结果 (66分) |
数量任务 |
20 |
落实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能力提升、种养加能手技能培训、农村创新创业者培养、乡村治理及社会事业发展带头人培养行动,完成培训任务(按下达的绩效目标数,以农民教育培训信息管理系统查询结果为准),完成100%,20分,每少完成5%,扣1分,扣完为止。 |
重点任务 |
20 |
围绕保供、衔接、禁渔、建设、要害、改革等重点任务,按照产业(如水稻、生猪)、对象 (如高素质女农民、家庭农场主)开设专题班不少于培训总班次的80%,15分,每减少5%,扣2分,50%以下不得分;、政策文件宣讲、绿色发展理念、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技术手段运用等内容进培训、进课堂,3分。明确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承担培育任务,2分。 | |
农民满意 |
20 |
通过农民教育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完成在线评价的农民学员比例不低于85%,10分(得分根据信息平台统计);农民学员对培育的满意度不低于85%,10分;低于该比例的不得分。 | |
典型示范 |
6 |
树立高素质农民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2分;在省级以上主要媒体刊播至少1篇综合性报道,2分;在市级主要媒体刊播至少2篇综合性报道,1分;每半年向省农业农村厅科技教育处推荐1篇典型案例、培育模式等宣传材料,1分。 | |
加分项 (最多10分) |
探索创新 |
创设高素质农民培育政策,5分;以地方政府名义出台针对高素质农民的专门文件,5分;承担省级以上会议、培训、论坛等活动,3分;举办创新创业大赛、技术技能比赛、展览展示等农民参与的活动,3分;多种形式联合开展金融担保培训、高素质女农民培训、农业防灾减灾等特色培训,3分;结合农村相关工作,开展语言文字、文化传承、残疾人等主题培训,3分;统筹推进农业农村科教环能工作,将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防治技术列入种植业类培训班课程并进行了详细统计的,3分。 | |
服务发展 |
指导服务乡村大学生创新创业协会、联合会、创业联盟等组织,2分;组织进村入户开展跟踪指导和服务,2分;开展政策项目推介、技术指导、金融信贷和农村电商等延伸服务,2分。 | ||
社会影响 |
获得厅级及以上领导批示、专门讲话或参加活动,加1分;受到省直部门表扬或作为典型经验进行交流,加1分;当年参训的农民学员中获得省部级各类荣誉奖励达3人以上,加1分。 |
附件3 | ||||||||
高素质农民培训模块和课时分配要求 | ||||||||
培训类型 |
培训行动 |
总课时 |
课程所占课时比例 |
说明 | ||||
综合素养 |
专业能力 |
能力拓展 |
实习实训(现场教学) |
线上学习 | ||||
经营管理型 |
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能力提升、种养加能手技能培训、农村创新创业者培养、乡村治理和社会事业发展带头人培训 |
120 |
20% |
60% |
20% |
≥总课时的1/3 |
≥总课时的1/10 |
40分钟/课时,一天不超过12课时。单个培训班人数县级不超过50人,省、市级不超过100人。 |
专业生产型 |
40 |
10% |
80% |
10% |
≥总课时的2/3 |
/ | ||
技能服务型 |
40 |
10% |
80% |
10% |
≥总课时的2/3 |
/ |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