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解读:
相关文件:
党旗引甘泉 沃野润希望
党旗引甘泉 沃野润希望
今夏以来,赣鄱大地饱受持续高温少雨之苦,永修县三角乡的田野也蒙上了焦渴的阴影。旱情即命令。三角乡各级党组织迅即吹响集结号,红色党旗在抗旱一线高高飘扬。
乡领导班子率先垂范,带领村“两委”干部扎进田间地头,逐块逐户摸排旱情,精准掌握受旱面积、水源家底与群众所急。微信群里,信息及时传递;农家院落中,政策耐心宣讲,干群同心、自救互救的信心在热浪中凝聚升腾。
水源是命脉,行动是答卷。面对缺水难题,三角乡党员群众拧成一股绳,党员带头,群众跟进,迅速疏通外河进水口20余处,如同为干渴的土地疏通血脉。铺设应急取水管道逾3000米,银龙蜿蜒,将希望之水引向远方焦土。20余台机动抗旱设备轰鸣作响,110眼抗旱机井昼夜运转,全乡48座抽水泵站开足马力,清泉汩汩浸润农田。
为挖掘“新源泉”,三角乡未雨绸缪,积极勘探,新打抗旱井39眼,为重点受旱区域及时“解渴”。
截至目前,全乡已累计投入抗旱资金110万元。这不仅是数字,更是沉甸甸的责任与担当。得益于科学调度与干群奋战,5万余亩一度受旱的农田重焕生机。
行走在三角乡,曾经蔫萎的禾苗挺直了腰杆,重现绿意盎然。一位老农望着汩汩流入田间的清水,欣慰地向党员干部竖起了大拇指。
目前,永修县三角乡抗旱保收的阶段性胜利,是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生动诠释,是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夙夜在公的忠诚写照。
他们在烈日下挥洒的汗水,浇灌的不仅是禾苗,更是群众的信任与依赖。这场与旱情的较量,锤炼了党性,密切了联系,书写了一曲党群齐心、守护希望的动人乐章。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