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解读:
相关文件:
永修县农业农村局2021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 下半年工作计划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在经历疫情后我国经济重回发展正轨的关键之年,全局上下深入践行,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攻坚克难,狠抓落实,强基础、补短板、稳发展、保小康,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顺利开展各项工作任务。具体情况如下:
一、2021年上半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提升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1.粮食生产情况。根据县委、县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全力稳定粮食生产的工作方案》,明确了全县粮食生产面积56.83万亩(水稻54.03万亩、杂粮2.8万亩)、总产5亿斤以上的目标任务。上半年,全县完成水稻播种面积45.56万亩(早稻9.16万亩、一季稻33.2万亩、晚稻4.2万亩),预计全县水稻播种面积55.56万亩,预计较上年增长2.4%。
2.经济作物生产情况。上半年,新扩茶叶面积150亩;水果产量达6.5万吨,产值达到2.2个亿,较上年相比产量与产值都有所上升;近两年大力发展设施蔬菜,蔬菜大棚有所增加,设施蔬菜较去年相比,新增了800亩,上半年蔬菜种植面积9.1万亩,产量较去年相比有所提高,产量约 8.25万吨,产值约3.83亿元;2021年棉花种植面积3790亩,较去年相比,下降12%。
3.养殖生产情况。进一步压实“菜篮子”政府主要领导负责制,迅速把全年任务分解到各乡镇,会同财政、保险共同搞好能繁母猪调查摸底工作。全县规模猪场16家,规模鸡场17家,规模羊场5家,规模牛场1家。 截至目前,全县生猪存栏7.98万头,同比增长66.5%,能繁母猪存栏0.9031万头,同比增长28.8%,生猪出栏8.24万头,已按时间节点完成下达的目标任务。上半年,我县共落实水产养殖面积14.35万亩,落实特种水产养殖面积10.1万亩,其中稻渔综合种养面积6.4万亩,特种水产主套养面积3.7万亩,实现水产品总产量3.1万吨,其中特种水产品产量1.9万吨。
(二)提升现代农业基础设施
上半年,实施完成了2020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6.18万亩,建设标准3000元/亩。项目于2020年10月15日开工建设,在全县8个乡镇33个行政村实施,2021年4月底完工并交付使用。正在筹划建设2021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4万亩,目前正在开展公开招标挂网前期工作,预计8月初中标单位进场开展勘测设计工作,10月底开工建设。
(三)巩固提升“三个一”创建成果
以县委农办牵头,组织农业农村局、文广新旅局等部门现场指导“三个一”创建工作,筹划召开全县“现代农业产业园、乡村旅游示范点、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创建工作调度会。落实了2020年“三个一”创建奖励资金的呈现,全县呈现奖励资金697万元。在已经获得市级产业园称号的乡镇,开展提质增效工作。对照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标准,完成其余乡镇的产业园创建工作,确保市级产业园全覆盖,完成我县“一乡一园”的总目标。
(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档升级
1.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全县18个乡镇共清理和转运各类垃圾19786吨,清理村内水塘263口,清理村内沟渠332.12公里,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330吨,发放宣传资料27453份。
2.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2021年我县继续实施村庄生活污水处理施设建设,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目前已初步选定全县30个左右村庄开展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3.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2021年共安排286个村庄(包含省安排任务:省级点49个,市县自建点51个)开展村庄整治建设工作,确定了全县打造2个美丽宜居示范乡镇、18个美丽宜居示范村庄、2137个美丽宜居示范庭院名单。
(五)巩固重点水域禁捕退捕成果
1.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召开了村委会干部和渔民代表座谈会8次,张贴禁渔告示800多张,刷写、张贴标语150幅,悬挂横幅15条,出动宣传船、艇、车60次,发放宣传单、册1000多份。
2.加强执法检查力度。今年以来,参加了省、市组织的联合执法检查3次,联合当地政府、水上公安开展联合执法检查31次,坚持每天巡查,查处非法捕捞案件7起,罚款4.1万元。其中移送公安机关1起追究刑事责任2人。拆解涉渔“三无”渔船10条,销毁地笼50多个、虾笼500多个、丝网20多部。
(六)推进“永修香米”区域公用品牌建设
为进一步增强品牌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强化龙头加工企业和种植户的利益联结和共享机制,促进全县优质稻米转型升级,做大做强粮食产业经济。一是扩大订单种植面积。2021年,全县计划完成永修香米订单种植面积10万亩,较去年增长7万亩。截至6月底,授权企业已签订订单面积6.5万亩。二是加大品牌宣传推广力度。上半年,举办了《“永修香米”产品新闻发布会》,成立了永修香米电商销售公司,建立了永修香米电商直播基地。高端媒体广告、主销区促销广告、渠道形象广告等已陆续上刊发布。
(七)全面提升农民职业素质
1.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开展村集体经济管理人员培训班,培训乡村干部50人,开展了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培训全县乡村致富带头热109人。
2.创新工作服务模式,加快农业技术进村入户。联合县科协开展送农业科学技术下乡活动,分别在立新、滩溪、涂埠等地开展活动共5次,接收群众咨询500余人,发放农业政策、技术、科普等资料1万余份。开展以“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促振兴”主题宣讲活动,全县开展了县级集中宣讲1次,现场宣讲25次,入户现场宣讲270余次。
3.强化乡村人才支撑,加快营造人才良好的发展环境。一是结合建党一百年,选树一批优秀的农业工作者,二是推荐了优秀农村实用人才18名,参加全县“永修英才”评选。三是落实人才培养政策,结合日常下乡、培训等形式,积极宣传永修县人才新政30条奖励政策,受理申请单位5家。
(八)启动实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
1.实施永修县杨柳津河-修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项目总投资1亿元,其中:中央投资4500万元,地方配套4500万元,社会自筹1000万元。项目已于招标,采用EPC+O&M总承包的模式,中标单位为联合体,建设内容主要是:建设一个畜禽粪污处置中心、高标准农田面源污染示范区及水产养殖尾水处理设施。目前项目已经开工建设,预计今年年底完成。
2.实施鄱阳湖蚌湖流域(永修县)杨柳津河流域农田面源污染治理项目。为解决鄱阳湖九江湖区蚌湖断面水质达标问题,对杨柳津流域农田面源污染进行治理,目前项目建设已经完成。
(九)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
1.巩固产权制度改革成果。一是举办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培训班,对村干部进行培训,为其开拓视野,拓展思维,为发展村集体经济提供人才支撑;二是开展了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半年核查和全年预计,全面排除了空壳村,村集体经济收入稳步提升。
2.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上半年新增农民合作社29家,新增家庭农场19家,全县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总数分别达938家和724家。
3.正确引导土地流转,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全县土地确权面积43.87万亩,土地流转总面积达26万亩,占确权面积的59.27%,集中连片流转面积24.12万亩。其中80%以上的流转方式为出租,90%以上的流转土地为种粮。
4.提升机械化水平,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全县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在有序展开,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承接主体38家;机防作业面积达到21.03万亩次;机插达到5.4万亩。目前全县在开展统防统治和机插及后续的早稻烘干。力争全县村集体收入突破2000万元,年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10个。
(十)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1.建立了“分层监管,一管到底”的立体监管网格体系,做好农产品“三品一标”产品申请认证和证后监管工作,截至目前,全县已获得“三品一标”认证产品共79个,其中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39个,获得绿色食品认证32个,获得有机食品认证8个。
2.建立完善农产品生产主体监管名录。将辖区内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全部纳入监管范围,建立完善了永修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对象信息汇总表、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信用档案。目前已有30多家企业加入追溯平台,初步实现“源头可追溯、信息可查询、责任可追究”。
3.严格落实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经营主体签订《永修县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合作社、种粮大户向社会保证质量安全承诺书》,建立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台账。全县18个乡镇72家农产品生产主体已全部实施合格证制度,2021年上半年我县共开具合格证有2460余张,附带合格证上市的农产品已有3850余吨。
二、2021年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加强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坚决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巩固双季稻面积,提高种粮收益,确保粮食播种面积达到56.83万亩,粮食总产量稳定在25万吨以上;巩固提升生猪产业、渔业产业,加快发展牛羊和家禽产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养殖业综合生产能力。
(二)持续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按照“提质、扩面、强基”的要求,大力发展香米、水果、中药材、设施蔬菜、水产、乡村旅游以及林下经济等乡村产业,继续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园“一乡一园”、人居环境示范村“一乡一村”、乡村旅游示范点“一乡一点”为主的“三个一”示范创建,实现资源共享、成果互用、增收增效。2021年实现全县乡镇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全覆盖。
(三)稳步提升农业基础设施。推进2021年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先在永久基本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2021年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4万亩,坚持新建与改造并重,对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实施后期维护和提升改造。按照“县负总责、乡镇监管、村为主体”的要求,压实建后管护责任,积极探索农田管护“田长制”和社会化管护新模式,确保建成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全覆盖,发挥长久效益。
(四)大力开展农村环境治理工作
1.建设美丽宜居村庄和美丽庭院。重点开展村庄整治建设扫尾、农户整洁庭院整治、美丽宜居示范创建、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提升“四大专项”行动,到2021年底,全面完成25户以上宜居不迁并村组的整治建设,基本实现新农村建设全县覆盖,村容村貌全面提升。精心打造一批垃圾分类试点、污水治理配套、长效管护完善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庄。
2.全面完成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程。完成杨柳津河-修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建设,深入实施农药化肥减量增效行动,秸秆综合利用和畜禽粪污资源得到利用。努力实现全县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8%以上,主要农作物秸秆养分还田率年均提高5%,畜禽规模养殖场配套建设粪污贮存处理利用设施比例达到100%,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40%,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50%;主要农作物农药利用率达到48%,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应用占比达到98%,化学农药使用总量减少3%。
(五)开展乡村振兴科技兴农行动。一是加大农业技术人员的素质能力提升,开展基层农技人员培训,持续实施特聘农技人员计划。二是加大农业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持续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和学历提升。三是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力度,建立一批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新模式的农技推广展示基地,巩固“专家+农技人员+示范主体+普通农户”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六)强化重点水域禁捕退捕管控。按照“退得出、禁得住、能小康”的总体目标,继续做好退捕渔民转产就业、安置保障工作,强化禁捕退捕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职责,联合乡镇综合执法大队对非法捕捞、非法垂钓等违法活动进行严厉打击。2021年底,实现退捕渔民就业率达到100%,重点水域视频监控设备实现全覆盖。
(七)实施农业经营主体培育行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突出抓好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两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发展一批、规范一批、提升一批、扶持一批”的思路,加快培育规模适度、生产集约、管理先进、效益明显的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家庭农场领办或加入农民合作社,鼓励家庭农场与合作社、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开展合作。
永修县农业农村局
2021年7月3日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