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解读:
相关文件:
农田喝上“解渴水”……
近期,持续的高温无雨天气如同一把“火”,炙烤着永修县梅棠镇的大地。全镇各村不同程度地出现旱情,农作物在骄阳下“干渴”难耐,农业生产面临着挑战。
面对旱情,梅棠镇党委、政府迅速反应,积极组织广大干部群众投身抗旱一线,全力以赴保障农田灌溉和群众饮水安全。
梅棠镇党委、政府多次召开抗旱工作调度会,统筹调度全镇力量,为抗旱工作制定了清晰的“作战图”。镇主要负责人更是多次深入田间地头,实地查看农作物受旱程度和水源蓄水情况,现场“把脉问诊”,指导抗旱工作有序开展。
为了做到心中有数,梅棠镇组织镇、村干部对辖区旱情进行排查,详细了解农作物受灾状况,建立精准的统计台账。结合“民情勤访”活动,深入农户家中,倾听群众用水需求,收集抗旱的意见和建议,为科学应对旱情打下坚实基础。
在掌握了受灾情况后,梅棠镇开始在水源调配方面下功夫。镇里加大了对灌溉设施的检查和维修力度,组织专业人员对全镇的提灌站、水泵、机井等灌溉设备进行“体检”,通过清淤疏浚、架设临时抗旱设施等一系列措施,千方百计增加抗旱水源,确保农田灌溉用水需求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
面对部分村组灌溉设施老化、抗旱能力薄弱的“短板”,梅棠镇精准施策,靶向发力。在祥林村杨边组,地势较高,原本依靠的枹桐水库灌渠提灌站因水压不足,灌溉水流难以抵达,农田只能“望水兴叹”。
得知该情况后,梅棠镇迅速行动,组织专业力量对老旧提灌站进行“会诊”,快速确定维修方案。技术人员争分夺秒更换水泵、维修电机、检修电路。
经过紧张抢修,机器重新轰鸣,清澈的水流如生命之泉般喷涌而出,干涸的稻田终于“喝上了水”,久旱的秧苗重新焕发生机。
“要不是政府全力帮忙,今年的收成可就全完了,现在水抽上来了,我心里这块大石头总算落了地。”种粮大户扶方喜激动地说。
同样在梅棠镇中心村,灌渠旁的提灌站受损影响了农田灌溉。镇主要负责人查看情况后,立即与柘林灌区沟通协调,将水位下降一米,为管道抢修创造了有利条件。
通过与柘林灌区的紧密配合,提灌站及时得到抢修,农业灌溉用水得到保障。目前,中心村提灌站已顺利通水,800余亩田地“解渴”无忧。
此外,梅棠镇还协调配备了水泵、水管、发电机等一批抗旱物资,为抗旱工作高效推进提供了有力支撑。
“抗旱不仅是保收成,更是保民心。”永修县梅棠镇党委书记蔡定锋表示,下一步,梅棠镇将持续关注天气变化,密切监测旱情发展,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抗旱策略,全力保障农业生产用水需求,最大限度降低旱情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
此次抗旱行动,不仅是应对自然灾害的一场应急之战,还是梅棠镇深化“民情勤访”活动的生动实践。
今年以来,永修县梅棠镇常态化开展“民情勤访”活动,始终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标准,通过访民情、听民意、解民忧,筑牢了干群之间的“连心桥”,让基层治理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