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类别: 林长制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生成日期:2024-08-21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信息索取号:000014349/2024-07098

相关解读:

相关文件:

永修:“林长+”制度护航“候鸟经济”蓬勃发展

发布日期:2024-08-21 10:11
字号: 〖大 小〗


在江西北部的九江市永修县,一场生态与经济和谐共融的变革正在悄然上演。这里以“林长+”制度为引领,以候鸟为媒,以鄱湖为景,以古镇文化为特色,成功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候鸟经济”,为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探索出了一条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的新路子。

永修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全县自然保护地8个,总面积达644.66平方公里,湿地面积481.74平方公里,湿地保护率为77.71%,居全省前列。尤其是东北部的吴城镇,是世界上最大的候鸟栖息地,全球鹤类、雁鸭类等候鸟的主要越冬地,全国首个候鸟小镇,地处鄱阳湖国家湿地重要腹地,每年吸引着数十万只候鸟来此觅食越冬。

为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永修县积极推行“林长+”制度,构建起了严密的候鸟和湿地保护体系。全县设立各级林长433人,其中县级林长18人、乡级林长245人、村级林长170人。各级林长年平均巡林达200余次。同时坚持“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保护,高标准打造智慧湿地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和湿地候鸟保护监控系统,运用5G、无人机等技术,将“人巡”与“技巡”有机结合,全面加强越冬候鸟及其栖息地保护和监测,严厉打击非法捕猎、破坏湿地等行为。2023年以来,全县打击非法狩猎案20起、占用湿地案5起,修复湿地面积0.56公顷。此外,该县投入2.4亿元,全面完成470平方公里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工作,1359户2717名渔民顺利上岸、转产就业,吸纳一批本地渔民组建专业护鸟队伍,变“捕鱼人”为“护鸟人”,有效减少了人类活动对候鸟栖息地的干扰。对候鸟重点栖息的近40平方公里湿地进行全面修复、提升,累计新增湿地近200公顷,为候鸟提供优质的觅食和栖息环境。实施生态补水、增殖放流和科学分散式建立候鸟食堂等保护措施,建立健全湿地候鸟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全面落实护鸟之举,成立了全国首家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基地、全省首个跨行政区划的鄱阳湖环境资源法庭。

在保护的基础上,永修县巧妙地将候鸟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创新采用仿生态理念,通过“就地取材、循环利用、自然造景”方式,精心打造大湖池、常湖池、朱市湖、狮子山、老虎口五大观鸟平台,做到自然与景观浑然一体、观鸟和护鸟高度统一,“湖静、鸟美、镇悠、人和”的生态画卷徐徐铺开。连续承办两届鄱阳湖国际观鸟周(季)主会场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以及30多个国家的2万余名观鸟爱好者汇聚永修。“候鸟经济”的蓬勃发展促进了乡村振兴,农民增收。当地居民纷纷投身于旅游服务行业,开办农家乐、农家客栈,提供特色餐饮和住宿服务。吴城镇新增农家乐、农家客栈40余家,培育鸟导116名,带动1000余户农民增收致富,全镇年吸引游客近10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6亿元。同时,湿地生态科普教育等研学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2023年以来累计接待研学人数超5万余人次,创收近2000万元。

如今的永修县,在“林长+”制度的保驾护航下,候鸟在蓝天碧水间自由翱翔,“候鸟经济”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永修县将继续深化“林长+”模式,不断拓展“候鸟经济”的发展空间,以“打造永不落幕的国际观鸟胜地”为目标,深入挖掘湿地候鸟资源禀赋,全力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持续奏响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协奏曲”。(汪顺英)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各省区市政府网站 -
- 县区网站 -
- 部门网站 -
- 乡镇之窗 -
- 其他网站 -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网站地图|使用帮助 |隐私声明

主 办:中共永修县委 永修县人民政府    网站标识码:3604250013    
E-mail:yongxiu@jiujiang.gov.cn    ICP备案号:赣ICP备2022007475号-1     
公安备案号:36042502000101号
     联系电话:0792-3223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