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解读:
相关文件:
永修县“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
(一)主要奋斗目标。
着力做好建设好、保护好、利用好永修绿水青山,打造永修林业品牌,推进全县林业高质量发展。在“十四五”期间,全县森林覆盖率稳定在38.2 %,森林蓄积量年增长3.8%以上,毛竹株数达到1000万根,林地保有量稳定在80000公顷。稳定保持55.6849万亩的生态公益林面积。在确保7.0093万亩天然林保护面积的基础上,努力增加符合条件的天然林保护面积。
(二)围绕林业高质量发展,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加快推进森林科学经营。
一是巩固省级森林城市建设。全面提升城区、景区、园区及农村等绿化水平,在花卉、树木等选择搭配上下功夫,打造一年四季鲜花不断、鸟语花香的“花园城市”,让市民在城市绿化建设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全力推进省级森林乡村建设,计划全县新建省级森林乡村建设30个,森林乡村公园建设5个。
二是全面推进低产低效林改造。以混交林培育为主要改造方向,通过更新、补植、封山育林和抚育等措施,力争在“十四五”期间植树造林 2.5万亩,其中高产油茶造林面积20000亩。完成重点区域森林绿化美化珍贵化建设3000亩,低产低效林改造2万亩,森林抚育2万亩,封山育林25万亩。
2.持续推进森林资源保护。
一是深入推行“林长制”, 按照“党政同责、分级负责”的原则,全面构建“县、乡、村”三级林长监管体系。加快构建各方联动协作机制,划定林长责任区域,形成责任到人、分工明确、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抓落实的组织体系全覆盖的森林资源保护新格局。进一步增强生态公益林和天然林保护力度,建立公益林、天然保护修复措施方案,加强护林员队伍建设和管理,提高森林资源管护效率。
二是严格规范采伐、林地审批管理,按照“十四五”采伐限额规范采伐,严格项目使用林地审核审批。
三是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行为,维护林区稳定秩序。
3.创新国有林场资源增长新方式。
一是加快国有林场实施场外造林。通过采取租赁、合作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国有林场场外造林项目。
二是探索国有林场多种经营模式。积极推进国有林场阔叶树种造林和珍贵阔叶树种培育,推动国有林场高质量造林,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达到改善森林景观,提高森林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目标。
4.防范森林灾害发生。
一是广泛开展森林防火宣传。加强森林防火宣传活动,充分利用新媒体多种宣传途径及播放公益节目等形式,广泛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教育,确保森林防火常识进村入户,深入人心。严格野外用火管控。严格执行野外用火管理制度,落实重点生态区域管控责任,确保全县不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保护全县森林资源。
二是实施森林病虫害检疫测报全覆盖。确保全县监测覆盖率 100%,无公害防治率 100%;种苗产地检疫率、木材及其制品调运检疫率、复检率均达 100%。
5.加快林业产业发展。
一是推进毛竹产业快速发展。通过科学的抚育措施,调整竹林结构、提高竹材径级、提升竹林地力,增强竹林持续增产能力。计划实施毛竹低产林改造面积12000亩,申请补助资金180万元。
二是积极引导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打造中药材种植为示范,带动全县发展森林药材、森林食品等林下经济,转变林业经济增长方式,优化林业产业结构,提升林业综合效益,拓宽林农增收渠道。计划中草药种植新增面积4000亩,争取补助资金200万元;计划完成惠农信贷4000万元。
三是大力发展苗木产业。以全县营造林为基础,森林景观建设为依托,建设植树造林、补植补造、通道绿化、乡村森林公园建设需求为目的的保障性苗木基地,满足全县需求的同时走向市场化。计划苗木花卉种植新增面积1万亩,带动贫困户500户从事林业产业生产。
(三)持续深化林业转型改革
1.实施林业生态价值转换。
一是推进森林赎买。通过采取赎买、租赁、合作经营等赎买方式,对赎买后的林分按生态区位不同,分别制定经营管理方案并布置实施,对重点生态区位质量不高的林分进行改造,实现生态效益的明显提升。
二是拓展林业筹资新渠道,破解林业发展融资贵、融资难、融资短的难题,积极探索“绿色金融+生态补偿”有效机制,推动“两权”质押贷款为主要特色的林业生态补偿绿色金融产品在永修县顺利落地,为全县林业产业发展注入强大的资金动力,有效实现了“沉睡资产”生态价值,有力助推全县林业可持续经营。
2.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一是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坚持林业产业转型发展,培育林业新型经营主体,助推规模经营,改变传统“靠山砍木”森林经营理念,森林经营由单一伐木向多种经营迈进。
二是构建县、乡、村三级乡(镇)级服务平台的方便林农的服务功能,充分利用好村级服务平台贴近林农的优势,打通服务林农“最后一公里”。为充分调动林农和各类经营主体造林护林积极性,进一步延长农村林地承包期限。
2022年8月31日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