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类别: 规划计划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生成日期:2024-10-25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信息索取号:000014349/2024-08388

相关解读:

相关文件:

永修县城管局202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2024-10-25 09:06
字号: 〖大 小〗

永修县城管局202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2024年上半年,永修县城市管理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为契机,坚决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推行城管重组下沉,精细管理城市,办好为民实事,优化营商环境城市综合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深入,为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贡献出城管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现就202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成效

(一)下沉社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根据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尝试打破城管局机关、下属单位、中队”三级组织架构,大力推行城管队伍重组下沉进社区新模式。

1.变“推诿扯皮”为“赋权明责”。积极探索“局机关+中队”管理模式,在县城区组建9个城管执法中队,实行扁平化管理,推行“社区+城管”的中队长负责制,全权负责各管辖片区内城管领域所有业务,进一步细化城管中队在市政设施、亮化绿化、市容环境、广告店招、违法建设等城市管理业务的巡查、发现、处置等职能,并主动向社区居民公开职责范围,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2.变“执法管制”为“服务优先”。大力推行7分服务、2分管理、1分执法“721工作法”,城管中队常驻社区,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加强与社区的协同协作,协同开展多样化的志愿服务活动,使城市管理工作真正走近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发动群众,高质高效解决群众关心关的城市管理问题,全力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

3.变“孤掌难鸣”为“多方联动”。实行“社区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社区城管中队开展日常巡查,收集整理诉求,联合住建、生态、市监、文广、消防等职能部门共同解决违章搭建、环境污染、油烟扰民、消防安全等顽瘴痼疾。充分发挥社区干部、网格员、志愿者等基层力量作用,建立互动联系机制。城管下沉社区以来,联动各部门处置的投诉举报问题66件。

(二)优化管理,全力提升市容环境秩序

1.持续开展市容秩序治理。治理店外经营、占道经营200余家(次),拖移、处罚违停机动车160余辆,劝导乱停乱放非机动车680余部。全面清除开地种菜、毁绿种菜等违规种菜95处,1.2万平方米。坚决拆除建昌大道、永昌大道等大型高空广告牌11块,进一步守护市民“头顶上的安全”。

2.严格落实渣土运输管理。持续加强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等运输管理工作,从严运输申报手续审批,加大巡查执法力度,实行动态监管。严厉打击渣土运输违法违规行为,违法运输问题得到有效管控。上半年,共查处渣土运输违法违规行为14起,较往年同期有明显减少。

3.强力推进违法建设查处。落实“零违建承诺、零增量控制、零遗漏监管”的工作要求,纵深推进拆违控违行动,常态化执行全覆盖、无死角巡查,做到新增违建早发现、早处理,零容忍。截至目前,拆除违法建设22处,面积226.8平方米。

4.狠抓农贸市场综合整治。配强配足城管中队农贸市场管理队员,严格执行农贸市场早晚班制度,落实错时管理,确保管理不缺档。实行市场划行归市,规范市场内外经营秩序。采取利用市场LED屏滚动播放宣传标语,市场管理工作群发布宣传信息,工作人员上摊入店宣传等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营造齐抓共管良好氛围,市场经营秩序得到有效保持。

(三)示范引领,多举措提升城市干净指数

1.实现清扫全域覆盖。锚定“席地而坐”和“到边到角”标准,规范不同路段与作业场景的清扫作业细则,常态化开展道路水洗、人行道净化和绿化带清掏工作,实现主次干道、城市广场、背街小巷等重点区域深度保洁,提高环卫设施的清洗维护频次,针对乡镇生活垃圾,采取“以督促改”的方式,每月开展常态化督查考核,通过层层传导压力,形成城乡一体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截至5月底,永修县生活垃圾量约为1200吨,所有生活垃圾均转运至市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无害化处理,无害化处理达100%;城区产生建筑垃圾约为3万吨,均集中于城区建筑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覆绿;收集可回收物14591吨;其他垃圾33919吨;有害垃圾0.042吨;餐厨垃圾779吨,都得到有效处理。

2.加快环卫设施建设。提升城乡环卫设施,补齐短板功能,通过申请专项债项目,不断完善建筑垃圾循环利用中心和分拣中心建设。目前,建筑垃圾循环利用中心和垃圾分拣中心正在设计中,预计7月底可开工建设。城区的大件拆分和八角岭的大件垃圾拆分正常运转,日处理大件垃圾规模达到30吨,满足当前的处理需求。

3.探索垃圾分类模式。坚持以“全链条提升、全方位覆盖、全社会参与”为目标,探索垃圾分类模式。加大乡村垃圾分类试点,进一步扩大试点覆盖范围,打造云山企业集团、八角岭垦殖场作为公共机构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将永修县白莲小学和外国语学校作为垃圾分类进校园试点单位。今年以来,每月定期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联合机关事务管理中心、教体局等职能部门,广泛开展垃圾分类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进小区、进企业等“五进”活动。上半年,共开展“五进”活动7场,涉及宣传工作者、志愿者32人,服务市民群众、师生、个体工商户等2100余人次。

(四)夯实基础,市政设施建设管理持续推进

1.大力实施市政设施维修。严格市政设施巡查巡修机制,坚持“应修尽修”原则,全面维修破损市政设施。累计维修沥青路面2100平方米,更换市政井盖126个,破损、下陷等路缘石98米,人行道板310平方米,清掏雨水篦子152

2.大力实施排水工程建设。持续开展管道清淤检测和错接混接点改造;积极争取国债资金1500万元,实施永修县排水防涝治理工程,目前项目已完成工程量80%;坚持问题导向,整治内涝积水点7。通过项目建设,有效治理和防范城市内涝隐患的发生,截至目前,县城污水集中收集率为48.92%,较2023年同期提高10.12个百分点;BOD浓度为74.13mg/L,较2023年同期提高9.96个百分点,COD稳定在100mg/L以上。

(五)植绿护亮,扮靓城市颜值品质

1.加强绿化建设。“增绿量、添色彩、提品质、抓细节”为攻坚目标,对照省级生态园林城市建设要求,扎实推进龙源峡路、龙山路、经燕大道、滨湖南路、海昏路绿化提升项目。截至目前,在城市公园的草坪、林下空间、空闲地等区域划定绿地开放共享区域,营造“推窗见绿、出门见园”的城市蓝图。

2.注重管养并重。坚持“修枝、整形、除害”原则,压实辖区绿化养护主体责任,加强对辖区内公园绿地、绿化带除草、施肥、喷药、修剪,做好病虫害防治。半年来,共开展整体养护2次,养护面积达600余万平方米。

3.补齐设施短板。针对公园养护范围大、管养内容杂等特点,因地制宜加大改造力度,全面摸排公园广场破损基础设施情况,维修绿化带路沿石5000余米,更换破损井盖150余个,设置防溺水宣传栏115个。常态化开展水面打捞和湖岸巡查以及夏季防溺水巡查工作,整治钓鱼、下网等违法行为,保持水面湖岸的洁净、安全。

4.加强亮化建设。按照常态化路灯巡查的要求,组织工作人员对巡查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上半年以来,维修中华灯300余杆,亮化50余栋,庭院灯100余处,路灯线路400余米,实现主干道装灯率达到100%,路灯亮灯率98%以上。

(六)精细服务,深化为民办事成效

1.全力保障永修学子备考。切实将服务高考、中考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生动实践,组织党员志愿服务队,为中考高考助力。在永修县第一中学、第二中学等5个考点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协调设立送考车辆临时停放区域,对考点周边市容秩序进行综合整治,为考试提供安静的考场环境,为考生保驾护航。

2.自产瓜果摊点贴心助农。按照“便民利民、科学设置、规范管理”的原则,在县城区设立瓜果产销临时规范摊点18处,免费为瓜农提供集装箱式摊点23个。为解决瓜果上市旺季销售难的问题。城管各中队也加大了对各辖区内流动商贩、摊贩的治理、处罚力度,有效规范了大量西瓜流动摊点严重的占道经营现象,实现精准助农。

3.聚力解决蔬菜批发问题。为进一步规范老城蓝天农贸市场周边蔬菜批发市场经营秩序,解决城区周边乡镇菜农贩菜无集中场地,凌晨大量人、车占据主干道,存在重大交通安全隐患的问题,主动作为,联动公安、交管、九合、涂埠以及农副产口交易中心、农贸市场等部门及单位,就菜贩占道经营问题进行多次现场会商、调度,并规范设置批发场地、停车场所、安全防护设施,合理安排通宵值守等工作,维持晚间蔬菜批发市场的运行秩序,保障市民的人身及财产安全。

(七)其他工作一体推进

1.助力推进乡村振兴。帮扶干部在春节期间对脱贫户、监测对象进行慰问走访,提供油、米等慰问物资,增进干群感情。工作队与村两委为和平村争取乡村振兴项目资金50万元,用于建设稻虾产业,形成以葡萄、莲蓬、稻虾产业为主的多元发展模式,丰富了农业产业结构,直接或间接带动脱贫户及部分一般农户收入增加、村集体增收。

2.高度重视信访维稳。全力做好息访息诉工作,办结、回复率达到100%。

3.稳步推进招商引资,围绕县委、县政府下达的年度招商引资目标任务,认真开展线索收集、合作洽谈、外出招商等工作,目前已完成1个项目签约,总投资0.6亿元,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达1亿元以上,年上交税收200万元以上。

4.统筹兼顾安全生产。大力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工作,排除一切阻碍全面拆除桃园饭店、浙江宾馆等楼顶大型高空广告牌11块。大力开展“拆牌、除网、清通道”等消防安全集中除患攻坚大整治行动,全面摸排广告招牌560余家,整治阻塞消防逃生和救援的广告招牌、搭建构筑物等13处。

5.高效办理建议提案。承办县“两会”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25件。其中,主办件14件,协办件11件。建议和提案办理内容主要涉及湿地公园保护、市政设施、共享电动车运营等方面。截至6月中旬,14件主办件均按照时间节点完成答复,办结率、满意度均达到100%。

三、下半年工作计划

1.持续推进创文巩卫各项工作。持续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各项整治工作,强化环境卫生整治行动,推行专业化、机械化、精细化保洁标准,提高城乡环境卫生保洁水平。禁止乱堆、乱放、乱倒垃圾,实行垃圾日产日清。全面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压实商户、单位责任,做到随脏随扫,全天保洁,形成常态,保持市容整洁环境。整治提升城市市容市貌秩序,加强户外广告的管理,拆除影响市容的户外广告,全面铲除牛皮癣小广告。整治各种非法占道行为和现象,消除随意占道乱停车、乱堆物、乱摆摊、乱开挖、乱竖牌等“六乱”现象。长效性管护市政基础设施,健全完善破损设施随巡随修机制,确保市政基础设施始终保持完好状态。

2.加快推进智慧城管平台建设。持续加强与县数字经济发展中心的工作对接,加快智慧城管平台二期项目的升级改造,健全和完善系统功能配置,更加适用于当前城市数字化管理的实际,推广智慧城管平台的使用。推广智慧路灯控制系统运用建设,安装一批智能控制设备,力争达到城区路灯、亮化全覆盖,通过高新科技手段,准确掌握路灯数量、位置、亮灯等情况,达到智能化控制,提高工作效率,为城市路灯事业带来生机与活力。加快建立地下排水管网智慧平台。针对城区地下管网当前的严峻形势,持续将管网排查、普查以及检测等工作贯穿到污水处理日常管理以及项目建设工作中,对城区地下管网进一步全面、细致普查,精准掌握城区地下管网底数,不断完善地下管网地理数据,搭建智慧排水信息化平台,逐步现实地下排水管网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

3.稳步推进环卫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克服重重困难,深入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克服人员力量不足等困难,严格执行环卫一体化考核管理办法,落实作业质量考核与监管,指导督促作业企业不断提高乡镇、农村环卫保洁服务质量,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借助专项债项目大力推进建筑垃圾循环利用中心、垃圾分拣中心等设施建设;改造餐厨垃圾处理中心、城南生活垃圾中转站、八角岭生活垃圾中转站、附属用房等环卫设施;建设一批智能垃圾分类驿站、垃圾分类亭,投放一批垃圾分类果皮箱等设施,进一步提升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水平。

4.加快推进年度市政工程项目建设。加快永泰路西段、龙山路西段、文定路西段等3条道路“白改黑”工程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道路设施,全力推进垃圾分类及处理设施项目建设,充分发挥专项债的积极推动效能,使我县垃圾分类工作上一个新台阶。实施路灯增亮、绿化修复、公园绿地修复等工作,不断健全市政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大力实施污水提质增效项目建设,依托亚行资金项目,持续抓好管网排查、清淤、检测、改造工作,遵循先截污纳管、再清淤治理的原则,加强水体周边生态修复,合理统筹水体周边绿地,有效治理城市水体周边环境,不断完善地下排水管网设施,推进城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大力实施城区排水防涝治理工程项目建设,全面治理城区排水管网设施不健全、布局不合理、排水效果不佳等问题,彻底整治城区积水内涝隐患,精准实施排水防涝工程,提升城区排水能力,彻底消除内涝隐患。

5.全面推进省级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持续加大绿化养护人力、资金的投入,持续在园林绿化的科学施肥、防虫防病、夏季抗旱、秋季混播、节点摆花等方面出新招,解决好缺苗断垄、缺棵少株、绿不到位、花不鲜艳等现象,为下步评审组、专家组的现场考评做好充分的准备,确保取得较好成绩。充分运用和发挥永修的独特优势,力争当年建设当年达标,成功挤身江西省生态园林城市行列。

6.大力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行动。扎扎实实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积极推进安全生产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进小区等五进活动。扎扎实实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严格对照城市管理领导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工作方案重点任务,扎实开展隐患排查整治活动,及时排查和消防安全隐患,保持城市管理领域的整体安全稳定。持续有序推进重大安全隐患排查的销号工作,不断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制度机制,通过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工作,总结汲取安全生产专项行动工作好的经验做法,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机制,为长效化推动城市安全治理提供制度保障。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各省区市政府网站 -
- 县区网站 -
- 部门网站 -
- 乡镇之窗 -
- 其他网站 -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网站地图|使用帮助 |隐私声明

主 办:中共永修县委 永修县人民政府    网站标识码:3604250013    
E-mail:yongxiu@jiujiang.gov.cn    ICP备案号:赣ICP备2022007475号-1     
公安备案号:36042502000101号
     联系电话:0792-3223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