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解读:
相关文件:
江西永修白槎:“三网联动”蹚出基层治理暖心路
基层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前哨”,矛盾纠纷往往在此最先显现。近年来,永修县白槎镇以创新思路破解治理难题,以务实举措回应群众期盼,紧扣“倾听民声、汇聚民意、解决民忧”主线,将“民情勤访”“市民热线”“网格治理”深度融合、同向发力,构建起矛盾纠纷“组合减压阀”机制——通过前置防控抓源头、畅通渠道提效率、精细治理强末梢,在新时代基层治理实践中,蹚出了一条既高效又暖心的“解压”新路径。
“民情勤访”搭“板凳恳谈”,织密矛盾前置“感知网”。“以前心里有事儿没处说,憋得慌。现在镇干部常来组里,搬几把竹椅围一圈,咱啥话都能敞开讲!”福联村村民的真切感慨,正是白槎镇“民情勤访”恳谈会实效的生动注脚。
在白槎镇,“民情勤访”绝非停留在文件上的计划,而是主动靠前的“先手棋”。该镇彻底转变工作模式,变“群众上门找干部”为“干部上门找群众”,把恳谈会开在村口、院落里,以“板凳会”的轻松形式拉近距离,面对面倾听群众关于邻里摩擦、政策疑问、生产生活困难等诉求,让“民情勤访”成为矛盾纠纷的“前置减压阀”。
“我们制定了详细工作方案,镇村干部按分片包联原则,每月每村至少开展一次恳谈会。”白槎镇干部顾咸青介绍,对于群众诉求,该镇坚持“当场能办的立即办,需跟进的闭环办”:能当场解决的,干部现场回应处置;需后续推进的,详细录入民情台账,明确责任人与解决时限,并实时向群众反馈进展。
不久前,栗山村的恳谈会就遇上了“急事儿”。村民们情绪激动地反映,东升组桔园、林园马蜂泛滥,已蜇伤数人,怀疑有人私自养蜂。镇主要领导当即行动,一边安抚村民情绪,一边紧急联系派出所和县消防队专业人员。很快,专业队伍抵达现场,不仅妥善处置了蜂群,还设置了禁养蜂群警示标识,困扰村民的“马蜂难题”当天便得到解决。截至目前,白槎镇依托“民情勤访”机制,解决民生实事40余件,赢得当地群众广泛赞誉。
“热线响应”跑“闭环加速”,织密诉求畅通“连心网”。“打12345反映米厂噪音、灰尘扰民,镇里当天就回应,问题解决得又快又好!”谈及12345市民热线的处置效率,白槎镇社区居民赞不绝口。
在该镇12345热线既是倾听民声的“主窗口”,更是化解矛盾的“便捷减压阀”,镇主要领导亲自抓、重点推,把每一张热线工单都当作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关键抓手。
为确保热线工单“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白槎镇专门成立热线办理工作小组,构建起“主要领导牵头+专班跟进推动+业务口及村社落实+纪委跟踪问效”的闭环工作模式。遇到复杂工单,还会组织多部门“联合会诊”,合力破解治理难题。
此前,塘上村村民通过热线反映,村内水塘水污染严重,集镇污水管网运行效率低,严重影响生活。接到诉求后,镇里迅速成立集镇污水管网整治专班,不仅成功争取140余万元专项债资金,还快速推进整治工作。9月7日,该镇主要领导带领整治专班、验收专班现场验收集镇污水管网及胜利水塘整治成效,系统性解决了污水处理难题。今年以来,白槎镇共受理12345热线工单37件,办结率与群众满意度均达100%。
“网格治理”聚“末梢力量”,织密服务群众“暖心网”。“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这是“枫桥经验”的核心要义,也是白槎镇网格治理的目标导向。该镇将“枫桥经验”与本地实际深度结合,以党建为引领,按自然村组划分69个网格党小组,吸纳党员、老干部、退役军人、致富带头人等148人担任网格员,以“小网格”托起“大民生”,让网格成为矛盾纠纷的“末梢减压阀”。
“网格员就是网格里的‘移动探头’,每天巡查、每周遍访、每月‘敲门’,邻里纠纷、土地争议等问题,大多能在网格内化解。”白槎镇党委副书记熊民望介绍。近年来,该镇持续完善“党支部—网格党小组—网格员联系户”三级联动体系,深化“结对共治”行动,创新打造“脚底板·连心访”议事品牌,将“用脚步丈量民情、以实干赢得民心”的理念落到实处。
镇村干部、网格员按网格包干,深入农户家中、田间地头收集诉求;依托议事活动,既倾听民意又宣讲政策;对收集的问题,当场能解的即时处置,复杂问题分层督办、联动化解,真正实现“问题在一线发现、矛盾在一线化解、服务在一线落地”。自品牌创建以来,该镇累计走访群众6200余户,解决各类诉求150余条,化解宅基地纠纷、邻里矛盾等信访问题30余起,信访量同比下降90%,“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成为常态。
倾听民声才能知晓民意,汇聚民意方能破解民忧。白槎镇以“民情勤访”察实情、“热线响应”畅民呼、“网格治理”办实事,用“真心”倾听群众心声,用“真情”解决群众难题,用“实干”纾解群众困境。这一治理模式不仅为基层矛盾高效“解压”,更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攀升,为新时代基层治理提供了可借鉴的“白槎经验”。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