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解读:
相关文件:
九江改革进行时专访中共永修县委书记
执改革之笔 答发展之卷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永修篇章
中共永修县委书记 秦 岭
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改革是推动县域发展的关键动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永修县坚定不移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迈出了高质量发展新步伐,连续四年荣获全省全面深化改革先进县。
一是以思想破冰引领改革突围。解放思想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先导工程。作为县域改革“第一责任人”,必须带头打破思维定势,以思想解放的深度激活改革攻坚的力度。在探索特色水产做大做强新路径上,我们审时度势转变养殖思路,仅用三年时间,稻虾连作面积突破30万亩、稳居全省第一,形成了融生态养殖、加工贸易、冷链物流、餐饮文化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先后荣获中国生态小龙虾之乡、中国小龙虾全产业链发展示范县。在推进招商引资体制机制改革上,《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出台后,我们迅速更新思维、优化招商方式,创新推出“大敲门”招商机制,通过精准发力、靶向攻坚,2024年新签约项目98个,其中有机硅项目22个,均创近五年新高。
二是以系统集成提升改革质效。紧扣高质量发展主线,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不断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在健全产业发展体制机制中更加突出“产业生态”,高标准打造有机硅“三大平台”,有机硅“产业大脑”成功入选首批省级“产业大脑”建设名单,全省首家化工公用中试基地、全省唯一的有机硅省级检测中心建成运营,有机硅产业集群成功入选2024中国百强集群。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中更加突出“两山转化”,积极探索以“候鸟经济”为主导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成功入选2024年度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践案例库、2024年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实践成果优秀案例。
三是以破立并举激发改革动力。创新体制机制是激发县域发展活力的重要手段。2024年成功争取国家、省级试点7个,通过积极发挥试点对全局性改革的示范、突破、带动作用,形成了一批具有永修印记的改革经验。在推进全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中,创新推出“储值点餐”模式,在确保农田水利工程高效安全运行的基础上,每年节约水资源约3092万立方米,降低农民灌溉成本约1250万元,典型做法在全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现场会作经验展示。在推进全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中,紧扣“实用惠企、本质环保安全”的核心目标,全面完成124家企业数字化改造,全市第一;该124家企业运营成本有效降低,生产效率显著提升,2024年完成产值128.33亿元,同比增长13%。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紧紧围绕市委《决定》部署,坚定改革自信、保持改革定力、增强改革锐气,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永修县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一是深学细悟敢改革。坚持先学一步、学深一层,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对“为何改”“往哪改”“改什么”“怎样改”始终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招,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作为县委书记,我将带头解放思想、拓宽视野,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党员干部保持善谋敢拼能赢的工作作风,自觉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促进派、实干家。
二是围绕大局抓改革。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扎实推进开发区管理制度改革,加快完成云山经开区化工园区四至重新认定,全力争创国家级绿色园区。持续深化“大敲门”招商机制,深入开展产业生态+基金招商模式,拓展化工中试基地、省级有机硅质检中心等公用创新平台优势,吸引更多企业到我县中试、孵化、量产、落户。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确保完成省市试点任务。建立吴城候鸟小镇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推进机制,力争年底通过文旅部专家评审、2026年创建成功。持续深化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和涉企执法改革,不断完善企业穿透式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确保营商环境持续走在省、市前列。
三是增进福祉推改革。坚持适度超前、尽力而为,健全群众点题机制,动态实施一批“微改革”,更好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巩固完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持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确保今年创建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改革,健全“民情勤访”常态化机制,全力创建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完成恒丰集团、八角岭垦殖场农垦企业改革,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四是压实责任促改革。充分发挥县委深改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按照“目标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个人化”的思路,精准制定改革落实方案,明确任务书、路线图,排出时间表、优先序,不断健全完善高效协同的全链条改革落实机制。严格监督考核,全面准确掌握改革进展情况。健全改革探索和经验推广机制,打造一批立得住、叫得响、可复制、能推广的永修改革品牌。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